《读后感》 众所周知,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,也是中共通信事业的摇篮。1927年,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建了情报保卫机构——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。1929年秋,中共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在上海诞生,周恩来亲自编制了第一本密码本。自此红色电波始终没有消逝,上海的秘密电台,为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的胜利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 1929年底,中共在香港建立起了第二个无线电台。但就在这时,当时的密码本由于加密方式较为简单,因此很容易就被英国人破译了。因而周恩来亲自编译出了“豪密”,与传统的密码“一个字对应一个代码”不同的是,“豪密”是称得上动态密码,同一个字在同一份电文中,都有可能是不同的代码,可以说是毫无规律可言,这就给破译增加了难度。最后,即使敌人知道了密码指代的是书中的页码、行数,但到底对应的是哪一本书呢?中国的书籍浩如烟海,可能每一次使用的书都不一样,即使知道书名,因为出版社、印刷批次的不同,也会使页码行数存在差异。还有一种,就是“底本加乱数”编码方式。底本,就是类似明码的单表代替式密码本,乱数,就是随机编排的数字表。在加密电文时,底本加上乱数,变成一串数字;翻译电文时,再减去乱数,即可得到底本上的数字。 正是因为这种层层加密的方式,使得“豪密”自从投入使用之后,从未被敌人破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