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1班27号陈宇扬 于 2022-3-27 18:07 编辑
“豪密”是个传奇,有多种说法。最早在中共中央专业研究部门的刊物上撰文公开提出“豪密”的,是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,并长期担任过中央机要局局长职务的李质忠。他于1991年在《党的文献》上发表了题为《周恩来对党的机要工作的贡献》的回忆文章,其中提到:“为了确保党的核心机密不致被敌人破获,周恩来于1931年在上海亲自编制了一个密码,取名×密。【李质忠:《周恩来对党的机要工作的贡献》,《党的文献》1991年第1期,第39页】这篇文章中虽然罕见地用了个叉,但明明白白就是指“豪密”。任弼时的夫人、“豪密”的第一位译电员陈琮英回忆说:“因周恩来的聪明才智,他编的密码,好记好用,却极不容易破译。很长一段时间,国民党无可奈何。” “豪密”的及时出现,绝不能排除是周恩来把苏无线电通信的经验与技术中国化。周恩来对红军“空军”的贡献是传奇性的。如果说“豪密”是铜墙铁壁的“伍豪之盾”,那么对国民党军从上到下无线电通讯的成功破译,无疑是真正无坚不摧的“伍豪之剑”。红军的“空军”有了如此神奇的“盾”与“剑”,而执掌者又是精于情报运用的毛泽东,那么在地面单向透明的有形战场上,红军由弱转强横扫对手显然只是时间问题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