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严虹 于 2022-4-22 17:30 编辑
1930年11月,中国共产党香港无线电台被破坏,为了确保党的核心机密不致被敌人破获,1931年,周恩来在上海亲自编制了一个密码,取名豪密。 重温党在重要时间节点上的保密工作历史: 新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的保密工作 革命战争年代,就是保生存、保顺利。保密工作伴随着党的筹建而产生,并卓有成效地保障了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由弱变强,不断取得胜利,直至夺取全国政权。 建党初期 党的“一大” 1921年7月23日至7月31日,为了确保秘密安全,党的“一大”曾三移会场,最后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一条游船,顺利召开了党的“一大”,并在通过的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》明确指出:“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,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。” 党的“二大” 1922年7月16日至7月23日,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(现成都北路7弄30号)召开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。在会上通过的《党章》中明确规定,“泄露本党秘密者”,“必须开除之”。可以看出,当时党内保密纪律是十分严格的。 党的“三大” 1923年6月12日至6月20日,在广州召开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,建立了中央执委会下设的工作机构,规定中组部主管保密工作。1926年7月,中央执委会设立了秘书处,负责文书、机要和档案的管理,接替中组部主管党的保密工作。此时开始应用了密写技术、密传技术和密藏技术。 1934年红军开始了万里长征。为确保长征胜利,中央对保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,深入动员,提出保密的具体要求。如中央组织部《保守党内秘密条例》规定,不得随便议论党政军机密,不准任何人不得泄露“红军人数、驻地、组织、武器”等机密,一旦泄露,都要受到党纪的严厉制裁。这些措施对于保证长征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。 国家安全高于一切,保密责任重于泰山。可以看出,保密工作历来都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。 读完文章,我十分钦佩周恩来总理的智慧。中国最初采用的是“明码颠倒”电报加密方式,很容易被破译,导致后来香港电台很快被殖民政府破坏。周恩来总理总结前车之鉴,并不断创新,发明了二重作业密码体制,能够在电报中实现“同字不同码,同码不同字”,并且在发明密码时,应用了数学知识。密码由两部分组成:书名和册码、页码、行数与字序。这样的密码无从破译,因为电报本身就是个密码,其内容只是简单的数字索引。我们也应该学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,而不只是停留于书本。
|